生动诠释北疆文化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分享到:
【字体:  
发布日期:2024-06-21 10:04 

6月15日至24日,由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展览馆、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广电局承办的“弘扬北疆文化 促进文旅消费——北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在内蒙古自治区展览馆举办。本次展演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有形有感有效展现北疆大地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让北疆文化可感可触,扎根民众、落地生根。专家学者对本次活动给予了高度关注。

蒙古马精神和“三北精神”为北疆文化建设注入不竭动力

纳日碧力戈 

▷教育部长江学者

 ▷内蒙古师范大学一级岗资深教授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首席专家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关于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决定》中指出,打造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守望相助、共同弘扬蒙古马精神和“三北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基本内容的北疆文化品牌。

北疆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融红色文化和草原文化、农耕文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等为一体的地域文化,以其多彩呈现、兼和相济的突出特色,拓展了中华文化的历史纵深,增添了神州大地的人文景观,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社会生活。

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北疆文化是一个开放性概念,特指兼和相济的文化集丛,其地域范围以内蒙古地区为中心,东西延伸、南向展开。从大窑文化到红山文化,诸多文化、语言和民族在北方交融共生,成为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弘扬北疆文化 促进文旅消费——北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充分展现了北疆儿女鲜明的精神追求、精神品格、精神力量。例如,北疆音乐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的马头琴音乐,因其音色独特、柔美圆润而闻名,发展进程中不断吸收多元文化元素,展现了草原民族的奔放豪迈,反映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精神理念。

传统的群众性盛会那达慕,体现了互敬互爱、平等团结、公平竞争的体育品德和“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

传统手工技艺,传递了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体现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三北精神”。

这些文化遗产体现了内蒙古大地上各民族团结奋斗、守望相助的历史事实,生动展现了各民族交往交流、共生共享的现实经历。

“三北精神”和蒙古马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和中华民族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艰苦奋斗,勇往直前,自强不息,为北疆文化提供了强大的价值导向和精神动力,彰显了北疆文化的基本特质,是内蒙古各族人民的关键象征符号。

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源富集、底蕴深厚,是北疆文化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是有形有感有效宣传展示北疆文化的重要载体。

内蒙古各族人民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秉承爱国、忠诚、团结、担当的核心理念,以蒙古马精神和“三北精神”为精神推动,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书写历史篇章、共同创造美好生活,平等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和全国人民一道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文化互鉴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写照

敖其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内蒙古自治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是推动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更是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发展的源泉。内蒙古横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位于我国北部边疆,是祖国的“北大门”,自古以来就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热土、不同文化碰撞融合的舞台。在这里,民族迁徙、商贸往来、文化交流频繁发生,为内蒙古地区的发展进步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清晰地展现了内蒙古各族人民共同的、稳定的集体记忆,为内蒙古各族人民实现高度的相互认同提供了实证。

由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弘扬北疆文化 促进文旅消费——北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主题鲜明,以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动案例诠释了北疆文化的内涵与外延,以多样化的展示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内蒙古地区多种文化形态和谐共生,多民族文化交相辉映的场景,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写照,对进一步强化内蒙古各族人民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

内蒙古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在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在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中形成的,是北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通过爬山调、漫瀚调、大盛魁故事和多种类型的传统工艺,充分展现了北疆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在不同历史时期创造的极富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瑰宝。例如,爬山调以蒙古族音乐元素为基调,与陕北的“信天游”,晋西北的“山曲儿”,甘肃、宁夏、青海的“花儿”等民歌高度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北疆山歌类型;漫翰调是民族音乐文化高度融合的结晶,以即兴编词对歌的方式演唱,语言幽默诙谐,既展现传统生产生活实践,又能与时俱进唱响新时代的美好生活;“大盛魁故事”中讲述了中国近代商业史上旅蒙商号的传奇故事,从故事细节中可以看到商贸交流通过大量使用草原沙漠之舟——骆驼,拓展北疆万里茶道,承载草原丝绸之路的情感与记忆。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民族团结的基础和前提。只有交往,各民族之间才能相互理解和相互认同,才能彼此尊重和包容。交流是过程与递进,只有交流,才能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人类历史上看,不同族群或民族之间的交融是一种普遍现象。民族交融既不是强制融合,也不是民族同化,它是一个缓慢的、自然的过程。同时,民族交融也不是消除差异,而是在尊重和包容差异的基础上增进共同性,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追求共同繁荣发展。

以文化的力量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

王海荣

 ▷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北疆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北疆文化始终坚守中华文化的“根”和“魂”,不断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丰富了中华文化内涵,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北疆历史文脉,不断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肩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承担起维护民族团结、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责任,以文化的力量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为“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凝聚强大精神力量。由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弘扬北疆文化  促进文旅消费——北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以其独特的形式和内容,为全面展示北疆文化、生动阐释和宣传北疆文化、讲好“北疆文化故事”提供了最佳途径和有力抓手,有力践行、宣传和阐释了北疆文化“守望相助”理念,为打造可感、可视、可互动、可参与、可传播、可联动的北疆文化品牌,为激发北疆文化价值引导力、精神推动力、时代感召力,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路径。

守望相助,是北疆文化的重要内涵,精辟概括了内蒙古地区各族人民手拉手、心连心,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优良传统和生动实践。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活态呈现,它承载着厚重的文化记忆,例如民族团结一段佳话——王昭君传说,具有浓郁的北疆特色,表达了对友好和平欢乐生活的向往;体现互敬互爱、平等团结、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的那达慕;传递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体现“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三北精神”的牛角弓制作技艺、银铜器制作及鎏金技艺等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浓郁北疆特色的石雕、玉雕技艺;具有鲜活的乡土生活气息的皮影戏、哈尼卡、哈啾嗨、鄂温克驯鹿习俗;体现北疆民族宽厚大度、淳朴坦荡的性格和审美情趣,反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服饰文化;采用天然彩沙,用鲜明的线条和柔和的色彩讲述家乡故事,描绘对美好生活憧憬的沙画;注重精良、营养、天然、绿色,充满生活智慧的餐饮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面展现了内蒙古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共同维护祖国边疆安全、共同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奋斗历程和爱国忠诚奉献、守边护边戍边的优良传统、民族团结的宝贵品质以及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生动画卷。

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坚实的文化基础

康建国

 ▷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北疆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态的历史传统,是连接中华文化历史与现实、传统与未来的纽带。北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内蒙古大地上各民族在建设美好家园、创造美好生活的历史过程中创造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活见证,是我们开展文化建设、坚定文化自信的深厚资源。

由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弘扬北疆文化 促进文旅消费——北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以精品展览、技艺展示、研学互动等形式展现了内蒙古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例如游牧移场习俗、蒙古包营造技艺、察干伊德(奶制品)等技艺,从“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展现着各族人民崇尚自然、践行开放、恪守信义的理念;宁城地毯织造技艺、阿拉善地毯织造技艺、挂毯织造技艺、植物染色技艺、六合枕制作技艺、耳枕制作技艺等,彰显了内蒙古的地域生态文化和审美情趣,表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理念和智慧,是各民族技艺互相融合影响的产物。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长调民歌、呼麦,早已经成为典型的中华文化符号,是各民族多元文化交融的典型案例;早在夏家店下层文化和朱开沟文化时期,就出现了种类繁多的陶瓷器物,内蒙古陶瓷烧制技艺体现了中原与北疆地区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实践。

这些丰厚的人文资源,不仅是各民族文化的体现,也是民族交融的见证,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北疆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孕育和生生不息发展的亲历者、参与者,是内蒙古地区“多民族、大融合”历史和现实特质的典型体现。内蒙古有4200多公里边防线,是祖国的“北大门”,完成好“五大任务”,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实现“闯新路、进中游”,把祖国北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作为模范自治区的内蒙古要发挥北疆文化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过程中的凝聚作用,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背景下推进北疆文化建设,要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让传统技艺成为人民生活、情感寄托的一部分,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



信息来源:内蒙古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轮播图预览:
您还未登录,请登录后进行收藏!

是否“确认”跳转到登录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