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里一家亲 共唱幸福歌

分享到:
【字体:  
发布日期:2024-07-11 09:32 

夏日意浓,万物繁茂,北疆大地处处激荡着团结奋进的力量与豪情。

“你们的待遇如何”“我想找行政、管理方面的岗位”……不久前,2024年内蒙古就业创业推进会暨大中城市联合招聘活动在赤峰市启动,1000余家企业参加并提供就业岗位近5万个,吸引2万多名各族群众前来咨询、应聘。

走进包头市达茂旗,百灵庙镇朵兰戈尔社区建立起“双向管理、双向监督、双向服务”的人员管理新机制,设立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达到进一室、串百线、联千家、解万难的目的,极大地缩短了社区居民办事的时间,拉近了社区与各族居民的关系。

持续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大局、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2400多万各族人民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续写着民族团结进步的时代华章。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奋力构建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不断推动各族群众全面融居、互嵌式发展。

文化浸润绘就同心圆

来到“石榴籽”邻里文化大集,仿佛置身于一个五彩斑斓的文化世界。各式各样的非遗文创产品琳琅满目,蒙古族刺绣、银器、马头琴等精美的非遗文创产品展现兴安盟民俗风情,弘扬北疆文化之美。4月13日,北疆文化润家园暨“石榴籽”邻里文化大集活动亮相兴安盟科右中旗罕乌拉社区阿斯纳广场。

今年,科右中旗把“石榴籽”邻里文化大集作为开展红色主题活动的重要载体,积极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让各族居民在文化大集中共享文化繁荣发展成果,在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中不断增强中华文化认同。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放眼北疆大地,思想文化的互嵌随处可见。

呼伦贝尔市结合地区特点,以海拉尔区、牙克石市等中心城区为试点,大力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充分利用节假日、重大纪念日和党建、团建、精神文明创建等时间节点,定期开展中小学国学经典朗读比赛、歌舞表演线上比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等活动,不断丰富民族团结活动形式和内容。

呼和浩特市实施中华文化视觉形象工程,以建设博物馆之城、雕塑之城、艺术之城、现代文明之城为抓手打造北疆文化品牌,以“舞台演出+文博纪录片+专家访谈”的形式推出大型文博电视节目《北疆文化 青城文脉》,叙述首府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进程。

自治区民委通过组织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微活动、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等,推动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乡村等,引导各族群众不断坚定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举办主题宣讲4500余场(次),政策解读3000余场(次),制作七集大型融媒体直播节目《铸魂》,推出“听文物讲民族交往故事”系列节目和《石榴籽绘本》系列丛书,受众突破7000万人。

一直以来,我区努力在“润物细无声”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凝聚强大精神动力。

携手共事走向同富裕

位于包头市东河区的杨圪塄街道,居住着各族群众5.6万人,这片区域还有一个人们熟知的名字——新北梁。2013年北梁实施了规模浩大的棚户区改造工作,居民全部从北梁棚户区妥善安置到宜居宜业的现代化社区。

为了增加居民收入,杨圪塄街道东脑包社区主动对接区人社局,成立妇女创业园,各族群众合伙创业、相互帮助。社区服务中心还及时发布招聘信息,随时为居民再就业提供服务。

居民杨力军夫妇就是受益者之一。“我们夫妻俩患有疾病,从前只能靠低保度日,现在我在创业园从事羊绒围巾剪毛工作,妻子也在编织丝网花岗位上工作,如今日子越过越红火。”杨力军高兴地说。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生命之依、力量之源。

近年来,兴安盟突泉县突泉镇柳河村和科右中旗代钦塔拉嘎查结成友好村,互学种养殖技术,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和肉牛产业。柳河村肉牛养殖户已达到68户、肉牛存栏达到924头,紫皮蒜种植面积510亩,全村人均收入由2018年的9000元增长到2023年的20000元,柳河村与代钦塔拉嘎查双双被命名为全盟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锡林郭勒盟构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互嵌式发展新格局。锡林郭勒职业学院成立清洁能源产业学院、畜牧产业学院,培育培优高技能人才,对接产业服务区域经济,目前已建成一批以区内企业为核心的实习就业基地150余家。阿巴嘎旗那仁宝力格苏木都新高毕嘎查与地方企业额尔敦、云联牧场三方共同签署协议,打造“公司+基地+合作经济组织(协会)+牧户”产业发展模式。

融荣互嵌,携手发展,是各族群众共同的心声。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互融共促中共享美好生活,一曲曲共同富裕的时代凯歌正响彻在内蒙古广袤大地。

互帮互助构建同场域

“刘书记经常来村里,党员志愿服务站和心理咨询室的桌椅、供暖设施都是他帮忙置办的。”通辽市奈曼旗苇莲苏乡卧凤甸子村党支部书记郑晓东介绍。自从和旗残联党支部副书记刘书江“结对认亲”以来,村里建起了助残服务站,党群服务中心的软硬件设施也得到完善。

为织牢织密联系服务群众“一张网”,奈曼旗组织全旗116个行政事业单位与共驻共建社区党组织、乡村振兴包联嘎查村“结对认亲”,带动全旗553名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结亲帮扶群众,全旗5619名网格员与网格内群众全部“结对认亲”,实现联系服务群众全覆盖。

创造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促进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提升了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社区是各族群众共同的家。近年来,内蒙古多措并举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将社区打造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平台,推动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

在赤峰市松山区,临潢家园社区建立了“民族团结之家”综合服务体,在服务中心内搭建了公共服务平台、理论政策宣传平台、民族团结握手平台等6个特色服务平台,以“家”的理念,服务于辖区各族居民。

在乌兰察布市集宁区,新时代社区创新实施“1+1”党员先锋行动,按照“就亲”“就近”“就熟”的“三就近”原则,结对联系1户群众、1个楼栋、1个单元,充分整合力量为辖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自治区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在促进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上下更多实功夫、出更多新举措、亮更多好成果,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

2023年,内蒙古出台促进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工作方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定期调度工作推进情况,定期深入基层开展工作调研指导,设立相关工作研究课题,争取国家工作试点示范项目。截至目前,全区已经打造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试点139个。今年年初,自治区民委继续做好试点工作,初步确定涵盖社区、企业、职业院校、社会组织等各类型的试点项目165个,在推动我区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上不断提供创新思路和智慧举措。

一个个生动实践中,一项项创新举措下,内蒙古各族人民已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潜移默化地嵌入了心中、融入了血液,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意识扎根于生机勃勃的土地上,向着未来无限伸展。



信息来源:内蒙古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轮播图预览:
您还未登录,请登录后进行收藏!

是否“确认”跳转到登录页?

Baidu
map